<u id="lwv9l"></u>

<i id="lwv9l"><bdo id="lwv9l"></bdo></i>

新疆兵團(什么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国最特殊的省級區劃,是怎樣的存在?)

網友提問

最佳回答:

你眼中的兵團是什么樣子的?是浩浩蕩蕩的鋼鐵洪流還是整齊劃一身著軍裝的戰士?在我國西北,卻有著這樣一個獨特的存在,它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雖說名字里有兵團,但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和絕大多數尋常老百姓卻并沒有什么兩樣,他們既不穿軍裝也不拿軍餉,這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首先來看官方文件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定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承擔的使命是完成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職責,實行的是黨政軍企高度統一的特殊管理體制,且在所轄的墾區內依照國家本身的法律法規自己自行管理包括行政、軍務、司法等等各個方面,卻不同于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

從這個定義不難看出,不同于軍隊意義上的“兵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際上是一個社會組織,并且這個社會組織被賦予的職責就是屯墾戍邊?!笆擒婈牄]軍費,是政府要納稅,是企業管社會,是農民入公會?!蹦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究竟是怎樣建設和發展起來的呢?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一種特殊的制度——軍墾,也就是派遣軍隊完成開荒耕種的目標。幾千年以來,在完成中華民族大融合的進程中,中原王朝始終面臨著來自邊疆的威脅,為了應對這些威脅,漢文帝首創了軍墾制度來應對當時還屬于西域的新疆的威脅。他派出了大批軍民前往漢王朝的西北邊境,命令他們戍守邊疆的同時開荒耕種實現自給自足,減輕后勤保障的壓力。從這時開始,中原王朝幾乎都會在邊疆地區設置軍墾,這也是唯一一種從封建時代一直延續至今的特殊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地處祖國西北地區的新疆地區由于遠離內陸,更是亟待發展。為了解決老百姓的生存問題,當時剛剛解放青海的359旅官兵,硬是依靠雙腳跨越了天險祁連山挺進新疆,從此開啟了解放建設新疆的歷史征程。

這批官兵進入新疆時,當局對他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在進入新疆以后,當地復雜的環境給解放军帶來了許多困難。終于在經歷重重險阻,付出了極大代價跨越祁連山脈,橫渡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后,徹底解決了和田地區的動乱和土匪問題,穩定了新疆的局勢。

新疆局勢穩定以后,落后的生產力讓這里的人們生活依舊艱苦,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想把新疆建設得“美麗富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對這樣的困境,這些來自天南海北本該功成身退的年輕戰士們毅然決然選擇了留下來,他們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改變腳下這片土地。

當時,新疆的條件非常惡劣,戰士們面臨著嚴重的缺水缺糧問題,從內地運糧食進入新疆運費要遠遠超過糧食本身的價格,能吃上一口鹽水煮小麥對幾十萬軍團人來說已經非常奢侈。面對這樣的境況,他們決定放下鋼枪扛起鋤頭向荒地進軍。

戈壁灘上最缺的就是水,天山融水形成了很多河流,要想利用上這些河流的水,就必須要修筑水渠引水灌溉。當時的新疆幾乎沒有工業基礎,很多東西都需要完全依靠人力來完成,高強度的勞動和匱乏的物資,對戰士們的身體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

靠著戰士們的雙手僅在一年時間里就完成了83萬畝荒地的改造,創造了面積達1065萬畝的人工林,糧食總收成超過6000萬斤、靠著這些糧食新疆駐軍不僅基本上解決了糧食和蔬菜問題,還將大量棉花運往內地,支援祖國輕工業的發展。不光光是農業飛速發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基礎設施和工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了1953年新疆不光興建了包含煤礦、水電站、水泥廠、鋼鐵廠等的企業,還建立起了幾十家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

實際上,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只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一家生產建設兵團,還有內蒙古、黑龍江、蘭州、廣州、安徽、江蘇、云南、浙江、山東、福建、湖北以及一個農建師在內的十幾個生產建設兵團。為什么如今只剩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一家了呢?

不同于其他地區,新疆地廣人稀,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屬于無人區,而且新疆還與8個國家接壤,有著復雜的地緣和環境因素。為了切實保障當地百姓的生活,保護當地環境,維護祖國邊疆和平穩定,所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僅僅擔負著建設新疆的任務,同時還擔負著隨時準備作戰,保衛國家和人民的重大責任。正因如此,才不像其他生產建設兵團一樣退出歷史的舞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回答時間:2023-09-27 17:26:28

黄 色 成 人影院一级

<u id="lwv9l"></u>

<i id="lwv9l"><bdo id="lwv9l"></bdo></i>